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:“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,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。”
“我国近年来开展了建立基本药物制度、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、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等改革,积累了成功的经验。”江苏省扬州市委书记张宝娟代表说,奋进新征程,要坚持医保、医疗、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,进一步提高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。
推进健康中国建设,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。
“要强化医保、医疗、医药‘三医联动’,着力在医改重点领域、关键环节取得突破。”张宝娟表示,近年来扬州市持续深化医改,共组建17个纵向医联体、建设35个联合病房、设立109个省级名医工作室和208个市级名医工作室,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稳步推进。以苏北人民医院、扬大附院、市妇幼保健院、市中医院为支撑,构建四大会诊中心,提供十二大类远程医疗服务。
“我们多措并举,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卫生健康服务。”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(华西医院)党委书记李正赤代表说,华西医院近年来持续积极推动基础、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,建立多学科协同诊疗的长效机制,健全绩效评价机制,有效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,促进了医院规范化精细化管理。接下来,要继续加快一流学科建设,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。
推进健康中国建设,要积极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优化人口发展战略,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,降低生育、养育、教育成本。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,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,优化孤寡老人服务,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。
“我们要将维护人民健康的范畴拓展到影响健康的各个领域,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。”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、主任黄明会代表说,重庆市将健康管理关口前移,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。聚焦人口战略发展研究,呵护“一老一幼”,不断优化完善生育环境、推进医养结合,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。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全面建成“城市15分钟、农村30分钟”医疗服务圈,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、更舒心、更经济。
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,持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采取更多惠民生、暖民心举措,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,提高公共服务水平。
代表们表示,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,健康需求呈现多样化、差异化的特点,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。
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。河南省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代表说:“要坚持完善中医服务体系,让百姓享受到价格合理、效果良好的中医药服务,推广中医传统健身功法。提升中医诊疗水平,推广普及中医药适宜技术,带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,更好护佑人民生命健康。”
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。“目前,一些地方还存在基层医疗资源相对不足、人才力量较为薄弱等问题。”李正赤说,要继续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,完善医联体管理,构建分级诊疗格局,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。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,从薪酬待遇、工作环境、业务培训等方面入手,着力激发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。
科技创新助力医疗卫生事业。“国药集团近30个一类创新药相继上市,十一价宫颈癌疫苗、抗体偶联药等一批新药正在研发。”国药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刘敬桢代表说,下一步,将加强创新药、药物新型给药系统和制剂新技术、绿色制药工艺、现代中药等领域的研究,助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,更好服务人民健康。
代表们表示,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,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之路,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健康基础。奋进新征程,要再接再厉,持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,让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更加充实、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续。
来源:人民日报文:人民日报记者杨彦帆、常钦、黄超、程龙(记者贺勇、王明峰、罗珊珊、龚仕建参与采写)
(责任编辑:江苏办公室)